吉林一“巨富豪宅”,主人曾靠买房发家,捐巨款修建吉林大桥
永吉县的“牛气”时代,吉林市城区都曾归这个县管辖
春节后吉林市的媒体,纷纷热议借“吉林市十四五规划”,加快永吉县撤县设区步伐,将永吉县改为永吉区,进而使之成为吉林市副中心这一话题。对于许多新生代吉林市市民,永吉县不过是吉林市下辖唯一一个以“县”为名的行政区,在桦甸、磐石、舒兰、蛟河都已升级为“市”的背景下,“县”总有一种落后于发展的感觉。可在吉林地区的发展史上,永吉县却非比寻常,“永吉”二字曾一度是整个吉林地区的代表,甚至吉林市城区都归永吉县管辖。
清代吉林府地图,取自《吉林市发展史略》
永吉作为地名,出现于清代。康熙十年(1671年)宁古塔将军责成副都统安珠瑚赴松花江畔筹建吉林城。康熙十五年,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,从此,在柳条边外的吉林乌拉城逐渐取代宁古塔城,成为地方行政中心。《尼布楚条约》签订后,东北地区逐渐安定,农业、工商业有了缓慢的发展,吉林城在既有军事重镇、造船中心的基础上,逐渐发展成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吉林城内的旗人逐步退出城区,“小聚居”于城周边的村屯。关内汉族人大量涌入,在城市中的比例大幅增长。为了对城市实施有效管理,清廷在八旗驻防管理体系之外,开始设置专门处理“民人”事务的行政机构。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(1727年1月12日),吉林城内设置了隶属奉天府(沈阳)的第一个民署——永吉州,“永吉”一词第一次作为特殊的地名出现在吉林地区的历史上。
乾隆年间,永吉州改为吉林厅,到了光绪八年(1882年),吉林厅又升级为吉林府,隶属吉林分巡道。当时的吉林府直辖居仁(吉林城城区)、永智、诚信、克勤、存俭、兴讓、耕读、敦厚、崇礼、诚忠、交行、忠信、笃行、勤理、勤治、博文、尚礼等十七社,农字、夫字、耕字、耘字等四牌,乌拉街一街,辖区包括今天吉林市、永吉县及九台市、蛟河市的部分地区。
伪满时期的永吉县位于福绥门内
九一八事变后,永吉县的管辖区域不断缩小,到吉林市解放时,除江南、江北等处划入城区外,九台、其塔木、额赫穆(天岗镇)等地也先后从永吉县划出。解放后,永吉县的管辖区域继续缩小,许多村镇被划归吉林市。然而面积的缩小却不代表“永吉”威名的旁落,1966年1月—1968年5月,吉林地区一度设立以“永吉”为名的专区(永吉专员公署),管理永吉、舒兰、磐石、蛟河、桦甸五县。同时,作为特殊的“附郭县”,永吉县的县委、县政府,以及重要的医院、企事业单位皆一直设立在吉林市城区内。这让永吉县县城与吉林市市区长期难分彼此,形成[!--empirenews.page--]你的历史即我的历史,我的文化有你的脉络这种特殊的现象。